原主本就十分用功,苏晓瓷接收了她的记忆,是个很好的开始。
她又深知自己欠缺于此,于是孜孜不倦地学习,才将那些相当于硬灌进自己脑中的知识融会贯通,能够灵活地使用,起出了“玉带朱衣侯”这样的名字。
聪慧的天性,适当的努力,加之最重要的原因——有幸根植于这一片文化昌盛、历史悠久的土壤,苏晓瓷早在不知不觉间就吸取了足够的养分。
文化赋予她感知力,历史赋予她理解力。
这一切与生俱来,融入她的血脉,早超过了时间、空间、地域等所有限制,绵延不绝。
所以苏晓瓷能在见到晴夏凉秋、岸芷汀兰的美景时,脑中骤然弹出一句最合适的诗句。
所以她能仅用四字的成语和典故,就精简而准确地表达想法、陈述情况,与同胞们高效地交谈。
所以她能在任何一个沧海桑田、镜花水月的瞬间,有感而发,叹出那些以前未能真正读懂的箴言和俗语。
所以哪怕她是现代人,初学一句古韵十足的“朱衣侯”,也能立刻理解其中的意韵。
而不是像藤原纯子一样——
明明就生活在使用古文的时代,仍需要竭尽全力才能拼出一知半解,不得法门,难登妙境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